我颇有感触地想:演讲也应该这样,表情始终跟着内容走。
一场好的演讲,除了有好的“剧本”(演讲稿),还要有好的“演员”(演绎内容)。
想成为演讲中的好演员,要做到:
小东在演讲中提到自己的爷爷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“扫雷”,可他却是一脸轻松的样子。
扫雷不是很紧张、很揪心的事么?为什么表现得这么轻松?
我们调整后,小东讲扫雷过程时,用略皱眉毛的神情,用低沉、略快的语速讲这件事,营造出一种紧张感。尽管没有用PPT和配乐,整体效果已经完全不一样了。
相反,如果你讲爷爷扫雷任务完成后的喜悦,需要用放松自然的表情,甚至可以略带微笑,让听众有“松了一口气”、“石头终于落地”的感觉。
也有人跟我讲,演讲中要放松,可以多微笑。
我说:错了,合唱才是。
当你讲温馨感人故事的时候,是可以面带微笑。可你讲受伤、牺牲之类的英勇事迹呢?
你的表情不仅不能笑,还要严肃、凝重。
当然,哭倒也不必。毕竟在台上,分寸要拿捏好。
演讲中神情的演绎,是对演讲内容的“二次加工”。
有美国心理学家曾认为,影响人和人之间的沟通,表情占50%左右。没有精美的包装,观众的体验感也会大打折扣。演讲中的“眉飞色舞”发挥的就是包装作用。优质的内容,若不经过精心的包装,再好的内容也会失色不少。
因为能够牢牢抓住观众的不是PPT,而是你本人。人们来听演讲,是为了看你,不是为了看PPT和视频。
演讲者是主演,需要练就好的演技。
一个演员表情到位、语调到位,易被人牢牢记住。你讲得眉飞色舞,会让你的演讲精神饱满、精干利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