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带的2个学员,行业虽然不同,但他们的演说都有一个“通病”。
这里“通病”不是能力上的问题,而是观念的问题。他们可以讲得好,但我总感觉,许多人的思维长期以来被带偏了。
他们的错误都是一样的:爱说书面语,文绉绉的话。商务人士在路演中谈他的业务,常常会这么讲:XXX的重要性,以……的形式,用……的措施,遵循……的原理,达成……的目标。
比如做少儿培训行业的:以因材施教为原则,用一对一辅导的形式,帮助孩子迅速提升(快速获得)……,助力孩子……,提升孩子……的能力。
这么写,还能勉强让读者读下去。你要这么讲,我的天!谁要听??太复杂拗口了吧!
然而我发现,很多人就是爱说得文绉绉。我也一直在思考:为什么很多人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
我仔细思考后,得出一个结论:人们受了外部语境太多的影响,自己被带偏了:
一是受官方语境影响。比如官媒的语言、官方文件,他们的话语都是既书面又文绉绉的,这个不多提。
二是受商业语境影响。比如衣服的营销语:“雪纺面料,轻凉飘逸,优雅大气”,美食店的营销语:“××风味,源于河海山野,流于市井街巷”。地产行业的营销话语就更典型了。
所以,我们平时说话交流还好,可一到较正式场合的演讲,就情不自禁地受这些影响,开始“不说人话”了。
我们演讲,和他们不一样。我们能讲得简单,就尽量说简单,让人一两句话就听懂,多好!
这几天正好遇个典型案例。
学员L在准备一场商务演讲,其中讲到一个事例,大意是这样:
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矿石贸易,出于资金安全考虑,我们一般在收到上游客户的货款后,才支付给下游的国外客户。然而今年×月,上游客户的一笔货款,因为自身问题晚了一个多月迟迟没到账,导致我们无法给下游客户付款。
这是我梳理加工后的内容。我们视频辅导时,他起初这部分足足讲了有一大段。
我听得头昏脑涨,根本就没听懂。等他讲完,我详细问他这部分的意思。结果,小L给我解释了半天,我这个外行还是没完全听懂。
我没有办法,要来书面材料,一句一句梳理,一边看一边问,搞了好一会儿,这才理顺了其中的关系,我整理成上面的这一段。
这一段用来演讲,貌似可以了。
但这还存在演讲中的“通病”——书面语、文绉绉。
他这段讲的是上下游客户和自身公司三者间的链条关系,解释来解释去,还是拗口,听众难理解。
我再三考虑,最终把这段提炼为一句话“上游的隐患就是下游的炸弹!”先说这句,再来讲事例。
这样一讲,观众对其中的关系一目了然。
你看,这部分内容,从累赘的一大段、变成精练的一小段,再压缩到一个点题句,这才是演讲啊!
演讲就是这样:通俗简单,一听就懂,才有效果。
不要再说文绉绉的话了。
哈。结尾好像要用个金句?或者如何升华一下?我就懒得想了,就到这里吧,写得随意,才会长久更新。